從「我好想回家」到「我也可以」— 三天的藝術輔療之旅
談到「藝術」,你會想到什麼?是精緻的畫作、華麗的舞台,還是難以親近的藝術展覽?如果藝術不只是創作,而是一種能讓人安心、開口說話、甚至重新找回生命熱情的媒介呢?
228連假,我報名參加了新活藝術所舉辦的傳承藝術初階帶領者培訓班,這是一門專為想帶領長者進行藝術輔療的培訓課程。在短短三天的時間裡,我深刻體會到「陪伴」的真正意義,並親身體驗到「藝術」如何真正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。
進入團體的第一步 —— 從溫暖的細節開始
第一天,我們迎接長者進入第一次的團體活動。「帶領者」與「藝術夥伴」不只是簡單地點頭示意,而是細心地詢問長者的名字、讓他們挑選代表自己心情的名牌顏色,甚至主動介紹洗手間與茶水位置。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細節,卻能讓長者從踏入空間的那一刻起,就感受到安心和被照顧的感覺。
從遊戲到創作,藝術能讓人打開心門
許多長者一開始可能會顯得拘謹,但透過簡單的「猜拳叫名字」遊戲,氣氛瞬間熱絡起來。有些原本安靜的長者,也逐漸開始主動與身旁的人互動。只要透過適當的引導,每個人都能在團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創作不只是藝術,更是生命的延伸
當長者開始動手創作時,每個人的個性與特質也在作品中展現。有些長者習慣自己動手,有些則希望藝術夥伴幫忙,而那些一開始猶豫或是不太主動嘗試的長者,則可以透過小小的邀請,例如請他們挑選圖案或剪裁紙張,慢慢地參與其中。
學到的不只是藝術,而是發現和尊重人的「多樣」
短短三天的課程,讓我對藝術輔療有了全新的認識。這不只是教長者畫畫、剪貼,而是一場關於「陪伴」與「傾聽」的學習。每位長者的故事都值得被聆聽,每個創作的瞬間都蘊含著情感,而我們所做的,就是提供一個安全、溫暖的環境,讓這一切得以發生。
帶領導師康康(康思云)老師給我最大的收穫,是去了解和接受「人的多樣性」。無論是在未來的團體帶領,或是與人相處,都是很重要的修行與功課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、情感與故事,而真正的藝術輔療,不只是讓長者創作,而是學習如何尊重、接納並理解團體中每一個個體的獨特性。
這也讓我想起了電影《喵的奇幻漂流》,這場冒險旅程的五個夥伴:貓咪、水豚、蛇鷲、黃金獵犬、和狐猴—— 在一個群體中,有人是領導者、有人是追隨者;我們可以有能力施予他人協助,但更多時候,我們也受惠於他人無私的善意。
「我真的可以嗎?」—— 從不安到找到自己的步調
對一個超級內向的大I人來說,這堂課真的是很大很大的挑戰……
第一天課還沒上完,其實超想超想回家的…看著大家和長輩們自在地聊天、互動,心裡不斷冒出一個念頭:「完了,我真的可以嗎?」
就在我陷入自我懷疑、想要落跑時,帶領導師花花(江明璇)老師成了我的「救贖」。她就像小時候那個當你害怕上學,但只要想到她,就會願意再去一天的朋友或老師,給人滿滿的溫暖和安全感。她的存在,讓我鼓起勇氣,堅持下去,最終完成了三天的課程。
有些夥伴鼓勵我可以再活潑一點、話多一點。但讓我最感動、最有力量的,是花花老師和少數幾個夥伴對我說的:「自在地做你自己就好!」這句話,讓我放下了焦慮,開始相信,或許有一天,我真的能成為一個帶領者。
喜歡探向未知時,有所不足的自己。 —— 作家.張西
這趟三天的藝術輔療之旅,讓我從懷疑自己,到發現「我也可以」。
如果你也想體驗這份美好的改變,或是對藝術輔療有興趣,或是單純想透過藝術帶給別人力量,真的很推薦「初階帶領者培訓班」。這不只是學習如何帶領團體,而是一次真正用藝術去「連結人心」的體驗 ~
▪ 適合對象:對藝術輔療、長者陪伴有興趣
▪ 課程內容:團體帶領技巧、實作與案例分享
▪ 更多資訊可至新活藝術官方網站查詢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