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意不是天賦,而是一種修行 📖《創造力的修行》閱讀筆記
🔹 你今天創作了嗎 ?🔹
你是否在創作時曾經遇到或是正在經歷下面的情況呢?
☑️ 想突破創作瓶頸,但總覺得缺乏靈感
☑️ 總是擔心自己不夠有創意、不夠特別
☑️ 希望培養穩定的創作習慣,讓創意源源不絕
其實創意不是天才的專利,而是一種可以培養的能力!
我們設計了6集【創作者的靈感之書】系列文章和影片,與你分享那些能激發創造力、突破思維框架的經典好書。
第一本書我們想與你分享的是《創造力的修行 : 打開一切可能》(The Creative Act: A Way of Being),這本由傳奇音樂製作人、葛萊美獎常勝軍 Rick Rubin 所寫的創作哲學書。這不只是一本關於創意的方法論,更是一種教你「如何活在創意狀態」的生活指南。
創意,真的只是天賦嗎?
許多人認為,創意是一種天生的才能,只有藝術家、作家或設計師才擁有。但 Rick Rubin 告訴我們:創意並非天賦,而是一種習慣,可以透過「修行」來培養。
創意的核心不在於天生聰明,而是「感知力」。當我們開始留意生活中的細節、訓練自己觀察世界的方式,靈感就會變得源源不絕。
例如,有些人走在街上會發現落葉的形狀、建築的線條,而有些人則只是低頭滑手機——這正是創意敏感度的差異。
在書中,Rubin 提供了許多提升創意的方法,這裡整理出 3 個實用的練習,讓你不論在哪個領域,都能讓靈感自然湧現!
試著記錄生活中的細節,例如:「今天的天空有層次感」、「街上的老伯戴了一頂有趣的帽子」、「剛剛聽到的一首老歌讓我回想起童年」。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觀察,其實都是未來創意的素材。
台灣的知名編劇徐譽庭,以及韓國的暢銷劇作家朴海英,都曾分享過,她們很喜歡去聽別人在說什麼。這樣的目的除了是關注身旁的人在討論什麼話題,更重要的,是去聽一般人怎麼說話,這樣寫出來的台詞,才不會是自己憑空想像的,而是能夠貼近大家的生活,觀眾看了之後才能夠有所共鳴。
相關報導 : 朴海英愛在咖啡廳偷聽人講話
練習方式:
在筆記本或手機備忘錄裡,每天寫下 3 個新發現。
嘗試拍照或畫下這些發現,幫助自己更深入觀察。
➋ 刻意放空,讓大腦有空間運作
Rubin 提到,我們的大腦需要「空白時間」來整理資訊,讓無意識處理靈感。而最棒的點子,往往來自我們發呆的時候,而不是刻意逼迫自己想出來。
練習方式:
每天 10 分鐘不碰手機、不看螢幕,單純放空或散步。
嘗試冥想,或只是靜靜地觀察窗外。
如果你習慣忙碌,不妨刻意安排「空閒時間」,讓創意自然發生。
➌ 創作時,先不評價自己的想法 💯
許多時候,我們不是沒有靈感,而是「批評腦」比「創意腦」更活躍,導致我們還沒開始就先否定了自己的點子。
Rubin 建議在創作發想時,可以快速寫下 10 個最糟糕的點子,然後再篩選 ; 許多最好的創意,往往來自一開始看似荒謬的想法。
練習方式:
設定計時器 5 分鐘,在這段時間內寫下任何靈感,不管它看起來多荒謬。
過一段時間後,再回來篩選並修改這些點子。
重點是:不要急著評價,只管先產出!
創意是修行,而非偶然靈光一現
Rick Rubin 在書中提到:「創意並不是去發明,而是去發現。」
⚡ 我們並不是要「創造」靈感,而是讓自己成為靈感的接收器。
⚡ 恐懼、懷疑和自我批評是創意的最大敵人,學會釋放自己,才能真正發揮潛力。
⚡ 創意是一種生活方式,而不只是某種技能。
⇩ 歡迎到Youtube觀看本書影像版閱讀筆記 ⇩
✏️ 歡迎留言分享~
💬 你最喜歡書中提到的哪種培養創意的方法?
💬 你的靈感來源或習慣是什麼?
🎁 BONUS
✔ 在Youtube影片下方留言,或是追蹤 IG 與我們互動的朋友
✔ 可來信或私訊IG免費索取本書的重點閱讀筆記 + 20 段精選金句
幫助你快速吸收這本書的核心概念!
📮 greentotoro76@gmail.com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