剪輯的幕後思惟 : 如何用幾十秒,講述一個吸引觀眾的故事?

剪輯一支預告片,就像是用最少的筆觸,勾勒出最動人的畫面。拿到素材的第一步,不是剪,而是感受——理解這部紀錄片的核心,感受影像傳遞的情緒,然後再決定如何運用剪輯,讓觀眾在短短幾十秒內進入故事。


1. 找到預告的核心:情緒與故事線

預告片不是壓縮版的電影,而是對故事核心的提煉。剪輯《飛鳥電廠》時,我們不斷思考:這部片最想讓觀眾感受到什麼?

是對自然的敬畏?是人與環境的衝突與和解?還是候鳥遷徙間的壯闊與孤寂?

最後,我們選擇用「共存」作為核心——科技與自然、電廠與飛鳥,看似對立,卻在影像裡找到平衡。

2. 篩選素材:畫面與聲音的搭配

一支好的預告片,畫面選擇至關重要。在這次的預告片中,我們特別注重以下幾種鏡頭的運用:

  • 遠景: 候鳥盤旋電廠上空,展現遷徙的壯麗與人造結構的對比。

  • 特寫: 黑琵捕食魚類,高蹺鴴、小鷿鷈、小燕鷗等水鳥築巢護幼,捕捉生命的脆弱與韌性。

  • 空拍: 追蹤鳥群飛行,讓觀眾「跟著飛」,身歷其境。

  • 定鏡: 電廠與濕地的在同一畫面中,呈現科技與自然的共存。

 

3. 節奏掌控:讓觀眾進入故事

剪輯預告片時,節奏的掌控決定了觀眾的情緒流動。

  • 開場慢: 以靜謐的濕地與晨曦畫面開啟,讓觀眾進入候鳥的世界。

  • 中段快: 切換至電廠機組運行、鳥群振翅、科技與自然交錯的影像,帶出衝突與張力。

  • 結尾給驚喜: 電廠如同巨人的肋骨,靜靜佇立,而鳥兒則像流動的旋律,在鋼鐵與雲層間輕盈起舞。

4. 文案與字幕:少即是多

預告片的文案不用「說明」,而是「引發好奇」。

我們選擇用簡短而富有詩意的文字,搭配畫面,讓情感自然流動,例如:

  • 「這裡是無數生物的棲地,也是一個承諾的見證。」

  • 「一場關於永續的挑戰即將開始! 」

讓觀眾在短短幾秒內產生好奇或疑問,進而對紀錄片產生興趣。

5. 配樂與音效:情緒的催化劑

除了影像,聲音同樣關鍵。我們選擇留白的寧靜、鳥鳴的自然音,創造出生命力與臨場感。音樂的選擇,則決定了觀眾的情感體驗。在這支預告片中,我們採用了漸進式的配樂:

  • 開場用自然音搭配輕柔鋼琴,帶出純粹的生態氛圍。

  • 中段加入弦樂與低頻鼓聲與時間倒數的音效,讓衝突感浮現。

  • 結尾加入人聲配樂,呈現人與自然共存的寓意。

這樣的音樂編排,讓不到3分鐘的預告片,也能擁有完整的情感起伏。


剪輯這部預告片,就像是在拼湊一首關於共生的詩,在每一次畫面的銜接與調色之間,彷彿置身濕地,看見候鳥如一封封來自遠方的信件,年年不缺席地降落在高雄興達電廠旁,書寫著與這片土地的約定。很榮幸能參與這次的預告片剪輯,一同記錄這個工業與生態,意外交織出的美麗故事。

預告片的使命,不是講完整的故事,而是點燃觀眾的好奇心,讓他們渴望走進影片的世界。希望這篇分享,能讓你更了解預告片的剪輯思維,如果你有喜歡、推薦的紀錄片或預告片,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!


🔹相關連結

📽 ✨ 紀錄片《飛鳥電廠》預告片 

📰 濕地與電廠和諧共存

🎞️ 飛鳥電廠-興達電廠永安濕地生態保育成果(5分鐘版)


#紀錄片 #台灣之美 #候鳥 #生態保育 #環境共生 #環境守護 #綠色未來 #興達電廠 #永安濕地 #自然平衡 #國際獲獎#TaiwanWildlife #TaiwanDocumentary #WildlifeConservation #NatureHarmony

留言

熱門文章